無障礙資訊

無障礙好去處

潮聖創作動漫城

2015年01月02日

介紹了港島區新近完成的活化工程好去處景點,再介紹一個早前活化計劃完成的景點,就是位於灣仔茂蘿街的「動漫基地」。動漫基地是市區重建局與香港藝術中心攜手打造的灣仔茂蘿街/巴路士街活化項目,亦是香港首個以動漫為主題建造、結合保育活化項目的人文藝術社區。動漫基地的建築並不宏偉,但是本地少有集結藝術與保育的場地,為擠迫的社區提供休閒與文化空間。


灣仔動漫基地相片
動漫基地位於灣仔茂蘿街7號,建築範圍包括茂蘿街1號至11號的單數門牌、及巴路士街6號至12號的雙數門牌,合共十幢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的戰前住宅。香港開埠初期,灣仔是其中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亦是華人主要聚居地。因為香港開埠後工業、商業活動頻繁,居住人口增加,灣仔區內相繼出現被稱為「舊式唐樓」的戰前住宅。這些住宅一般樓高2至4層,以青磚建成,屋頂是木結構及瓦片組成,設有樓梯通往各層。約於1905年,香港置地投資有限公司擁有茂蘿街與巴路士街地段的業權,並在1910年代中期在該地段興建10幢住宅。這批住宅建築特色比較特別,當中糅合中、西方的建築風格。茂蘿街與巴路士街的建築群是樓高四層的唐樓建築,向街部份設有懸臂式露台,以增加生活空間及採光。建築物內的地台、樓梯、各層的露台及露台的法式木門、屋頂的金字瓦頂等,均採用杉木材料建造。茂蘿街1至7號屋頂的金字瓦頂是「雙筒雙瓦屋頂」,保留中國傳統的建築風格;至於位於露台的法式木門,則充分呈現西方建築的特色;而露台的鐵花欄河,更是該建築群最具代表的外觀特色之一。戰後隨着市區的急速發展,香港大部份戰前唐樓經已被拆卸重建;茂蘿街與巴路士街的建築群便成為本地歷史悠久、碩果僅存的戰前唐樓建築群。現存茂羅街1至3號的一梯兩伙佈局、內部木樓梯、地磚和廚房外形,均反映早期戰前唐樓居住的面貌,對比時代的變遷。

茂蘿街與巴路士街的建築群,原本沒有名稱,外牆原為深灰色。1930年代茂蘿街9號及11號曾被改建;金字瓦頂的木結構被改為混凝土樓板及平頂。因茂蘿街3至9號及巴路士街6至8號被政府收購及維修,維修時使用綠色油漆塗於這幾幢樓宇的外牆,因此這批建築群又被稱為「綠屋」。綠屋樓上是住宅,內無廁所設備,居民只有使用旱廁。地面層用作商舖及食肆,曾有經營傢俬及五金的店舖,茂蘿街9號曾有一間名為有仔記酒家經營,是灣仔區歷史最悠久的食肆之一;茂蘿街3、5及7號地舖亦曾做過露宿者之家。建築群因歷史悠久及具代表性質,現已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2007年11月2日,地政總署宣佈根據《收回土地條例》,收回茂蘿街及巴路士街的私人土地業權,以便市區重建局進行市區更新計劃。2010年市建局委託顧問公司進行營運模式研究,獲建議採用「藝術社區」的運作模式。2011年市建局公開招標邀請合作機構,經評審後決定將為期五年期的營運合約批予香港藝術中心作為合作機構。是項活化項目是市建局成立以來首個純保育的活化項目,沒有重建元素;及是市建局首個以文化創意為營運主題的項目;項目的營運及管理經費由市建局負責,負責營運的香港藝術中心只需專注於藝術社區的籌劃和推廣。2013年7月市建局宣佈完成活化項目,並命名為「動漫基地」,於7月18日開幕,成為推動本地動漫產業發展的基地。活化後的動漫基地儘量保留本地戰前唐樓的建築外貌,並展示戰前唐樓的木梯、磚牆、瓦頂、門窗、露台欄河及廚房等。不過為了符合現行《建築物條例》的要求及實際情況,整個建築群做了一定程度的改動。先是巴路士街的四幢舊樓後座因過於殘破,故只保留向街的主要立面,如同澳門大三巴牌坊的情況;騰出的地方用作設置公共休憩空間。至於茂蘿街的六座樓宇得以保留,及在後座位置增建一座新翼,以設置升降機及走火樓梯等必須設施。至於巴路士街的立面與茂蘿街的樓層之間加建了兩條架空行人天橋,讓遊人可從高處欣賞在地面休憩空間舉辦的各項活動,同時可以加固巴路士街保留部份的結構。

動漫基地的落成,成為灣仔的新文化地標,及讓灣仔成為首個以本地動漫為主題的藝術社區。動漫基地地面臨街部分,原有是茂蘿街的地舖設有食店及與動漫有關的零售店;進入後是一個約三百平方米面積的露天公共休憩空間,供公眾休閒及舉辦文化活動。一樓設有餐廳,二樓設有「動漫沙龍」及「昔日的廚房」展覽場地。動漫沙龍是動漫資源中心,主要收藏本地動漫作品及海外創作相關書籍,供公眾借閱。此外香港動漫畫聯會及個別的動漫創作工作室亦設於二樓。三樓及四樓設有展覽場地,供舉辦與動漫畫有關的展覽活動。動漫基地是一個凝聚及供動漫創作交流的平台,推動本地動漫創作的發展。

開放時間:
地下大堂至四樓:
上午10時至下午8時 (如有活動,開放時間或延至晚上10時)。

動漫沙龍:
中午12時至下午8時 (逢星期一休息)。

公眾休憩空間:
上午8時至下午10時

備註:農曆年初一至三休息。
          黑色暴雨警告、8號或更高熱帶氣旋訊號生效時暫停開放。

地址:香港灣仔茂蘿街7號
電話:2824 5303
電郵:chb@hkac.org.hk
網頁:http://www.comixhomebase.com.hk/

導賞團:
導賞團內容包括介紹動漫基地成立經過、茂蘿街及巴路士街建築群的特色與歷史,以及動漫相關活動簡介。導賞時間約30-40分鐘,費用全免。

公眾導賞團:
星期二至五:下午4時
星期六至日:  下午1時30分及下午4時
語言:粵語
名額:每團最多20人,先到先得。
參加辦法:參觀人士請在導賞服務開始前15分鐘於地下大堂排隊等候。

預約導賞團:
語言:粵語或英文或普通話
名額:10 – 20人
參加辦法:團體可預約導賞服務,有興趣人士請於參觀前兩星期電郵至chb@hkac.org.hk 或致電2824 5303。

相片

相片

 活化後的灣仔茂蘿街/巴路士街建築群,茂蘿街的舊式唐樓得以復修保留。

     巴路士街一邊的樓宇只保留向街的立面,變了灣仔的「澳門大三巴牌坊」。

 

 

相片

相片

兩邊樓層都保留原有的懸臂式露台、法式木門、鐵花欄河,不知當年有沒有這樣的茶座。

    茂蘿街9號及11號曾被改建,故只保留部份外觀,再加點現代感的外置裝飾。 

 

 

相片

相片

 設於茂蘿街1號地舖的豪華咖啡茶廳,早於1952年於茂蘿街1號外街以大排檔形式開始經營,現又在茂蘿街1號地舖開設分店,再續前緣。

     茂蘿街地舖設有兩間與動漫有關的店舖,分別是Panda-a-Panda與animate 宇宙船,Panda-a-Panda是本地漫畫品牌,宇宙船售賣日本時尚精品玩具。

 

 

相片

相片

 巴路士街一邊只保留一面牆,入口保留永昌隆五金招牌,緬懷昔日設有五金店的歷史。

     茂蘿街一邊後座增建的新翼,完全是現代元素,但經巧妙的設計,在街外是看不到的。

 

 

相片

相片

 保留的鐵花欄河是圓形及幾何圖形設計,非常有特色,露台的地磚也很懷舊。

    保留的露台天花托架是很簡單的三角形結構,結構簡單實用,足夠承托瓦頂。 

 

 

相片

相片

建築物地面層保留的磚牆與拱柱結構,可見昔日舊式唐樓的樓宇結構情況。

    保留的木樑承托結構,茂蘿街舊樓的木料均是原來的杉木,經翻新後再用。 

 

 

相片

相片

保留的舊式唐樓後座外牆及窗台,磚牆塗上用原磚磨成的紅磚粉沙漿,達至與原磚相近的色調。 

    翻修舊式磚牆時使用的物料要疏氣,不致破壞原磚結構,秘訣是灰和沙的比例較多,英泥較少。 

 

 

相片

相片

 位於二樓昔日的廚房展覽,當年每個單位均有一個這樣的府房,可見灶頭及大窗。

    昔日的廚房沒有消防設備及抽風系統,靠的是這樣的中央煙囪及旁的散氣孔疏氣。 

 

 

相片

相片

三樓展覽場地保留昔日唐樓內的磚牆及木門結構,讓人再見舊式唐樓的生活面貌。 

    茂羅街1至3號保留的木梯,木材是舊物翻新及浸防蟲藥,木梯內藏加固的鋼材結構。 

 

 

相片

相片

   木梯兩邊的木門頂設有的通風花罩,舊式唐樓通道狹窄,因此有這樣的設計。

     門窗上的小五金如銅柵等都用回一百年前的式樣,連這樣的防盜銅眼亦講究保留原物。

 

 

相片

相片

    保留的法式木門,雙扇落地玻璃門打開後可以增加活動空間及改善光線和通風效果。

     部份法式木門仍保留舊有的透光壓花玻璃,這些都是原來的舊物,特意找回再用。

 

 

相片

相片

 保留的茂蘿街1至7號金字瓦頂,這是雙筒雙瓦屋頂,瓦片以「搭七留三」原則翻砌。

     從室內仰望金字瓦頂底部,其實瓦頂是夾層的,中間藏有防水物料及加固的鋼材結構。


香港的動漫世界相片
動漫是動畫和漫畫的合稱與縮寫,而本地的動畫早於十九世紀已出現。清末期間,廣東南海人士何劍士因不滿清廷腐敗,遂在香港和上海各大報章刊物,發表多篇諷刺時局的漫畫,可說是香港漫畫的先驅,同時開創漫畫成為反映社會現況的媒體。到上世紀四十年代抗日戰爭期間,本地曾出現一系列以抗日戰爭為主題的漫畫。

不過若論本地漫畫進入黃金時代的起點,要數上世紀六十年代出現多部影響深遠的漫畫作品,當中有王澤先生創作的《老夫子、秦先生and大蕃薯》和李惠珍女士創作的《13点》。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功夫電影與李小龍熱潮,催生了如黃玉郎的《小流氓》、上官小寶的《李小龍》等功夫漫畫系列。那時的漫畫創作已發展成流水作業式的生產方式,成為本地特色的漫畫輕工業。進入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許多漫畫作品被拍成電影,當中有名的有牛佬(文啟明)的《古惑仔》、劉雲傑的《百分百感覺》、馬榮成的《中華英雄》和《風雲》。除了主流漫畫外,一些風格獨特的漫畫人如李志清、歐陽應霽、利志達等亦相繼冒起,為本地漫畫創作注入不同元素。近年出現的獨立漫畫家如黎達榮、楊學德、江記(江康泉)、智海、小克、John Ho(何達鴻)、蘇敏怡等,作品各具特色。另外,由麥家碧負責插圖、謝立文負責故事創作的《麥嘜》,帶有濃厚的本土情懷,是本土作品的表表者。現時本地漫畫作品已不再局限於印刷品,更多的漫畫系列轉成電子書發行;亦有漫畫人與商業品牌合作,將漫畫創作融入產品創作中,如利志達為星巴克設計的隨行杯,John Ho的「肉肉熊」精品系列等。現今本地漫畫發展成熟,創作亦是多媒體化。

至於動畫,和漫畫的關係是很密切的。提到本地動畫的歷史,早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已出現動畫工業,當年第一代動畫師有黃迪和區晴等人,前者制作的「白貓洗衣粉」、「刀嘜花生油」等動畫廣告,是本地經典動畫;後者則以繪畫電影動畫片頭,如《孤兒奇遇記》、《大軍閥》、《天才與白痴》而成名。另一位資深動畫人盧子英,於1978年至1993年任職香港電台動畫組,作品包括大量片頭及教育動畫。1987年啟播的《成語動畫廊》亦是經典的教育系列,其中一位編導許誠毅及後赴荷李活發展,並因參與《史力加》系列的動畫製作而聲名大噪。至於動畫電影,本港的製作起步較遲,首部作品《老夫子》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面世。近年隨着科技進步,有利將漫畫作品製作成動畫。本地有名漫畫品牌《麥嘜》便先後改編成系列動畫電影,作品多次贏獲國際獎項,成為歷來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港產動畫電影之一。此外由司徒劍橋作畫、劉定堅編劇的《超神Z》,也於1996年被改編成香港首部商業3D電腦動畫,翌年亦有動畫作品《小倩》上映。由內地動畫團隊製作、於2008年上映的動畫《風雲決》,就是改編自馬榮成的漫畫名作《風雲》。本地動畫的產量雖然較少,但水準已達國際水平。

相片

相片

動漫基地推廣的不止是動漫創作,作為一個藝術社區,定期舉辦其他藝術表演,如拉小提琴。

     位於地面的公共休憩空間開放予公眾休閒,定期舉辦藝術活動,今天舉辦的是繪畫工作坊。

 

 

相片

相片

 設於公共休憩空間的華英雄塑像,華英雄是本地經典漫畫《中華英雄》的主角。

    那邊溫馨的是牛仔和契爺塑像,也是本地四格漫畫《牛仔》的主角,主打溫情和歡樂。 

 

 

相片

相片

 不過筆者最愛的是漫畫《龍虎門》主角王小虎,是筆者年少時的漫畫偶像。

    動漫基地一樓是皇后飯店,標榜香港六十年老字號,推出懷舊菜式。 

 

 

相片

相片

設於二樓的動漫沙龍是動漫資源中心,供公眾人士在此閱讀漫畫,環境非常舒適。 

    動漫沙龍提供不少經典漫畫供公眾借閱,但只限現場借閱,不設外借服務。 

 

 

相片

相片

 位於二樓的漫畫工作室時有新作進行推廣,如這批新書便是。 

   此外二樓大堂設有空間供人進行與漫畫有關的活動,自由得很。

 

 

相片

相片

 三樓的展覽場地分唐樓與新翼兩部份,兩者相連,活動空間變得很大。

     四樓展覽場地只有新翼部份,面積較小,但可以參觀戰前唐樓的金字瓦頂。

 

 

相片

相片

現時三及四樓展覽場地展出的是李惠珍漫畫作品展,李惠珍的《13點》當年是前衛的少女漫畫。

    作品展展出李惠珍的漫畫作品,當中不少是李惠珍當年的手稿,到今天是非常珍貴的藝術財富。

 

 

相片

相片

動漫基地增設了兩條露天行人天橋連接茂蘿街樓宇與巴路士街的立面,有助加固結構。

    站在行人天橋鳥瞰公共休憩空間及舉辦的各項藝術活動,非常有氣勢。


無障礙設施相片
灣仔動漫基地的無障礙設施有超水準的、也有不足的。先說交通方面,動漫基地位於灣仔的旺區,交通方便四通八達;位置鄰近港鐵灣仔站,又有巴士、小巴及電車經過,就算乘坐渡輪由九龍半島前往,在灣仔新碼頭步行前往也是十多分鐘的行程,交通是非常方便的。不過路面的情況卻難於一概而論,因為灣仔是個歷史悠久的社區,很多道路都是上世紀更早時間設計及建造的,部份街道狹窄不一定適合輪椅人士通過;至於茂蘿街及巴路士街,路面不算寬闊,但輪椅是可以通過的。

至於進入動漫基地,面向茂蘿街的通道是經過設於地面的商舖的,商舖保留高於行人路一級台階的設計。至於無障礙通道設於巴路士街一邊,三個寬闊的入口並排,其中一個設有觸覺引路帶方便視障人士。入口進入後是非常寬闊的公共休憩空間,之後是茂蘿街舊樓地面層的通道,都是無障礙的。增建的新翼設有升降機往來保留的茂蘿街舊樓地面至四樓共五層樓,所以輪椅人士要前往二樓的動漫沙龍和廚房展覽場地,與三及四樓的動漫展覽場地也是無障礙的。動漫基地無障礙設施超水準的是暢通易達洗手間,位於茂蘿街舊樓地面層、二樓及三樓均設有暢通易達洗手間,門是自動門。至於不足是部份觸覺引路帶鋪設有問題,及欠缺觸覺點字及凸字地圖,對視障人士提供的設施是不夠的。另外場內無設置固定的詢問處,只在地面層設一張辦公桌作服務檯,不過駐守的服務員態度非常親切及友善。

相片

相片

 位於巴路士街一邊設有無障礙通道進入公共休憩空間,三個並排的入口均寬闊。

     巴路士街一邊其中一個入口設有觸覺引路帶經過公共休憩空間,方便視障人士。

 

 

相片

相片

 動漫基地新翼設有升降機往來新翼地面、一樓餐廳至四樓各層。

    新翼設有的走火樓梯亦設有觸覺警告帶提示視障人士,供視障人士使用的設施僅此而已。

 

 

相片

相片

動漫基地地面層、二至四樓的展覽場地及活動場地,通道都是無障礙的多。

    動漫基地地面層、二樓及三樓均設有暢通易達洗手間,門是自動門。


 

無障礙評分級別:相片相片相片  ( 1為最差 ~ 5為最好 )   


交通路線相片

交通工具

 交通說明

 

復康巴士 

到達巴路士街下車。

相片
港鐵灣仔站A5出口出站,沿軒尼詩道前行。
港鐵灣仔站街道圖:http://www.mtr.com.hk/archive/ch/services/maps/wac.pdf
 
城巴灣仔道落車
1號、37B號 (循環線)、75號、90號、97號、590A號、789號。
軒尼詩道落車
2A號、2X、號5號、5B號(循環線)、5X號、11號(循環線)、23號、25號(循環線)、25A號(循環線)、25C號(循環線)、26號(循環線)、962號、962B號、969號、A11號、E11號。

 

九巴/新巴灣仔道落車
101號、111號、115號、182號。
軒尼詩道落車
680號、680X號、914號。 
 
九巴/城巴軒尼詩道落車
103號、601號、619號、621號、690號、681號。
 
新巴/城巴路線搜尋:http://www.nwstbus.com.hk/routes/index.aspx?intLangID=2
九巴軒尼詩道落車
九巴:603號、968號。
 
九巴路線搜尋:http://www.kmb.hk/tc/

總結相片
漫畫是本地特色的生活文化,相信許多香港人都是由漫畫伴同成長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可以說是本地漫畫的輝煌時代,那些年本地漫畫受日本漫畫和美式漫畫的雙重影響與競爭,仍能發展出題材各異的漫畫系列,創作手法亦是多元化,成為本土文化的重耍元素。今天隨著電腦及智能手機應用日趨普及,對於以印刷方式發行的漫畫自有很大影響。不過本地漫畫的發展可以是多媒體的,漫畫與動畫結合更能發揮更大的創作空間,可以蛻變出無限的發展方向。今天出現在灣仔的動漫基地,將成為「動漫迷」的新「朝聖」地,更是推動本地動漫產業發展的重要基地;就算不是漫畫迷,也可以在此感受藝術融入社區的情懷。

撰文:盧景堯

介紹了港島區新近完成的活化工程好去處景點,再介紹一個早前活化計劃完成的景點,就是位於灣仔茂蘿街的「動漫基地」。動漫基地是市區重建局與香港藝術中心攜手打造的灣仔茂蘿街/巴路士街活化項目,亦是香港首個以動漫為主題建造、結合保育活化項目的人文藝術社區。動漫基地的建築並不宏偉,但是本地少有集結藝術與保育的場地,為擠迫的社區提供休閒與文化空間。


灣仔動漫基地相片
動漫基地位於灣仔茂蘿街7號,建築範圍包括茂蘿街1號至11號的單數門牌、及巴路士街6號至12號的雙數門牌,合共十幢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的戰前住宅。香港開埠初期,灣仔是其中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亦是華人主要聚居地。因為香港開埠後工業、商業活動頻繁,居住人口增加,灣仔區內相繼出現被稱為「舊式唐樓」的戰前住宅。這些住宅一般樓高2至4層,以青磚建成,屋頂是木結構及瓦片組成,設有樓梯通往各層。約於1905年,香港置地投資有限公司擁有茂蘿街與巴路士街地段的業權,並在1910年代中期在該地段興建10幢住宅。這批住宅建築特色比較特別,當中糅合中、西方的建築風格。茂蘿街與巴路士街的建築群是樓高四層的唐樓建築,向街部份設有懸臂式露台,以增加生活空間及採光。建築物內的地台、樓梯、各層的露台及露台的法式木門、屋頂的金字瓦頂等,均採用杉木材料建造。茂蘿街1至7號屋頂的金字瓦頂是「雙筒雙瓦屋頂」,保留中國傳統的建築風格;至於位於露台的法式木門,則充分呈現西方建築的特色;而露台的鐵花欄河,更是該建築群最具代表的外觀特色之一。戰後隨着市區的急速發展,香港大部份戰前唐樓經已被拆卸重建;茂蘿街與巴路士街的建築群便成為本地歷史悠久、碩果僅存的戰前唐樓建築群。現存茂羅街1至3號的一梯兩伙佈局、內部木樓梯、地磚和廚房外形,均反映早期戰前唐樓居住的面貌,對比時代的變遷。

茂蘿街與巴路士街的建築群,原本沒有名稱,外牆原為深灰色。1930年代茂蘿街9號及11號曾被改建;金字瓦頂的木結構被改為混凝土樓板及平頂。因茂蘿街3至9號及巴路士街6至8號被政府收購及維修,維修時使用綠色油漆塗於這幾幢樓宇的外牆,因此這批建築群又被稱為「綠屋」。綠屋樓上是住宅,內無廁所設備,居民只有使用旱廁。地面層用作商舖及食肆,曾有經營傢俬及五金的店舖,茂蘿街9號曾有一間名為有仔記酒家經營,是灣仔區歷史最悠久的食肆之一;茂蘿街3、5及7號地舖亦曾做過露宿者之家。建築群因歷史悠久及具代表性質,現已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2007年11月2日,地政總署宣佈根據《收回土地條例》,收回茂蘿街及巴路士街的私人土地業權,以便市區重建局進行市區更新計劃。2010年市建局委託顧問公司進行營運模式研究,獲建議採用「藝術社區」的運作模式。2011年市建局公開招標邀請合作機構,經評審後決定將為期五年期的營運合約批予香港藝術中心作為合作機構。是項活化項目是市建局成立以來首個純保育的活化項目,沒有重建元素;及是市建局首個以文化創意為營運主題的項目;項目的營運及管理經費由市建局負責,負責營運的香港藝術中心只需專注於藝術社區的籌劃和推廣。2013年7月市建局宣佈完成活化項目,並命名為「動漫基地」,於7月18日開幕,成為推動本地動漫產業發展的基地。活化後的動漫基地儘量保留本地戰前唐樓的建築外貌,並展示戰前唐樓的木梯、磚牆、瓦頂、門窗、露台欄河及廚房等。不過為了符合現行《建築物條例》的要求及實際情況,整個建築群做了一定程度的改動。先是巴路士街的四幢舊樓後座因過於殘破,故只保留向街的主要立面,如同澳門大三巴牌坊的情況;騰出的地方用作設置公共休憩空間。至於茂蘿街的六座樓宇得以保留,及在後座位置增建一座新翼,以設置升降機及走火樓梯等必須設施。至於巴路士街的立面與茂蘿街的樓層之間加建了兩條架空行人天橋,讓遊人可從高處欣賞在地面休憩空間舉辦的各項活動,同時可以加固巴路士街保留部份的結構。

動漫基地的落成,成為灣仔的新文化地標,及讓灣仔成為首個以本地動漫為主題的藝術社區。動漫基地地面臨街部分,原有是茂蘿街的地舖設有食店及與動漫有關的零售店;進入後是一個約三百平方米面積的露天公共休憩空間,供公眾休閒及舉辦文化活動。一樓設有餐廳,二樓設有「動漫沙龍」及「昔日的廚房」展覽場地。動漫沙龍是動漫資源中心,主要收藏本地動漫作品及海外創作相關書籍,供公眾借閱。此外香港動漫畫聯會及個別的動漫創作工作室亦設於二樓。三樓及四樓設有展覽場地,供舉辦與動漫畫有關的展覽活動。動漫基地是一個凝聚及供動漫創作交流的平台,推動本地動漫創作的發展。

開放時間:
地下大堂至四樓:
上午10時至下午8時 (如有活動,開放時間或延至晚上10時)。

動漫沙龍:
中午12時至下午8時 (逢星期一休息)。

公眾休憩空間:
上午8時至下午10時

備註:農曆年初一至三休息。
          黑色暴雨警告、8號或更高熱帶氣旋訊號生效時暫停開放。

地址:香港灣仔茂蘿街7號
電話:2824 5303
電郵:chb@hkac.org.hk
網頁:http://www.comixhomebase.com.hk/

導賞團:
導賞團內容包括介紹動漫基地成立經過、茂蘿街及巴路士街建築群的特色與歷史,以及動漫相關活動簡介。導賞時間約30-40分鐘,費用全免。

公眾導賞團:
星期二至五:下午4時
星期六至日:  下午1時30分及下午4時
語言:粵語
名額:每團最多20人,先到先得。
參加辦法:參觀人士請在導賞服務開始前15分鐘於地下大堂排隊等候。

預約導賞團:
語言:粵語或英文或普通話
名額:10 – 20人
參加辦法:團體可預約導賞服務,有興趣人士請於參觀前兩星期電郵至chb@hkac.org.hk 或致電2824 5303。

相片

相片

 活化後的灣仔茂蘿街/巴路士街建築群,茂蘿街的舊式唐樓得以復修保留。

     巴路士街一邊的樓宇只保留向街的立面,變了灣仔的「澳門大三巴牌坊」。

 

 

相片

相片

兩邊樓層都保留原有的懸臂式露台、法式木門、鐵花欄河,不知當年有沒有這樣的茶座。

    茂蘿街9號及11號曾被改建,故只保留部份外觀,再加點現代感的外置裝飾。 

 

 

相片

相片

 設於茂蘿街1號地舖的豪華咖啡茶廳,早於1952年於茂蘿街1號外街以大排檔形式開始經營,現又在茂蘿街1號地舖開設分店,再續前緣。

     茂蘿街地舖設有兩間與動漫有關的店舖,分別是Panda-a-Panda與animate 宇宙船,Panda-a-Panda是本地漫畫品牌,宇宙船售賣日本時尚精品玩具。

 

 

相片

相片

 巴路士街一邊只保留一面牆,入口保留永昌隆五金招牌,緬懷昔日設有五金店的歷史。

     茂蘿街一邊後座增建的新翼,完全是現代元素,但經巧妙的設計,在街外是看不到的。

 

 

相片

相片

 保留的鐵花欄河是圓形及幾何圖形設計,非常有特色,露台的地磚也很懷舊。

    保留的露台天花托架是很簡單的三角形結構,結構簡單實用,足夠承托瓦頂。 

 

 

相片

相片

建築物地面層保留的磚牆與拱柱結構,可見昔日舊式唐樓的樓宇結構情況。

    保留的木樑承托結構,茂蘿街舊樓的木料均是原來的杉木,經翻新後再用。 

 

 

相片

相片

保留的舊式唐樓後座外牆及窗台,磚牆塗上用原磚磨成的紅磚粉沙漿,達至與原磚相近的色調。 

    翻修舊式磚牆時使用的物料要疏氣,不致破壞原磚結構,秘訣是灰和沙的比例較多,英泥較少。 

 

 

相片

相片

 位於二樓昔日的廚房展覽,當年每個單位均有一個這樣的府房,可見灶頭及大窗。

    昔日的廚房沒有消防設備及抽風系統,靠的是這樣的中央煙囪及旁的散氣孔疏氣。 

 

 

相片

相片

三樓展覽場地保留昔日唐樓內的磚牆及木門結構,讓人再見舊式唐樓的生活面貌。 

    茂羅街1至3號保留的木梯,木材是舊物翻新及浸防蟲藥,木梯內藏加固的鋼材結構。 

 

 

相片

相片

   木梯兩邊的木門頂設有的通風花罩,舊式唐樓通道狹窄,因此有這樣的設計。

     門窗上的小五金如銅柵等都用回一百年前的式樣,連這樣的防盜銅眼亦講究保留原物。

 

 

相片

相片

    保留的法式木門,雙扇落地玻璃門打開後可以增加活動空間及改善光線和通風效果。

     部份法式木門仍保留舊有的透光壓花玻璃,這些都是原來的舊物,特意找回再用。

 

 

相片

相片

 保留的茂蘿街1至7號金字瓦頂,這是雙筒雙瓦屋頂,瓦片以「搭七留三」原則翻砌。

     從室內仰望金字瓦頂底部,其實瓦頂是夾層的,中間藏有防水物料及加固的鋼材結構。


香港的動漫世界相片
動漫是動畫和漫畫的合稱與縮寫,而本地的動畫早於十九世紀已出現。清末期間,廣東南海人士何劍士因不滿清廷腐敗,遂在香港和上海各大報章刊物,發表多篇諷刺時局的漫畫,可說是香港漫畫的先驅,同時開創漫畫成為反映社會現況的媒體。到上世紀四十年代抗日戰爭期間,本地曾出現一系列以抗日戰爭為主題的漫畫。

不過若論本地漫畫進入黃金時代的起點,要數上世紀六十年代出現多部影響深遠的漫畫作品,當中有王澤先生創作的《老夫子、秦先生and大蕃薯》和李惠珍女士創作的《13点》。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功夫電影與李小龍熱潮,催生了如黃玉郎的《小流氓》、上官小寶的《李小龍》等功夫漫畫系列。那時的漫畫創作已發展成流水作業式的生產方式,成為本地特色的漫畫輕工業。進入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許多漫畫作品被拍成電影,當中有名的有牛佬(文啟明)的《古惑仔》、劉雲傑的《百分百感覺》、馬榮成的《中華英雄》和《風雲》。除了主流漫畫外,一些風格獨特的漫畫人如李志清、歐陽應霽、利志達等亦相繼冒起,為本地漫畫創作注入不同元素。近年出現的獨立漫畫家如黎達榮、楊學德、江記(江康泉)、智海、小克、John Ho(何達鴻)、蘇敏怡等,作品各具特色。另外,由麥家碧負責插圖、謝立文負責故事創作的《麥嘜》,帶有濃厚的本土情懷,是本土作品的表表者。現時本地漫畫作品已不再局限於印刷品,更多的漫畫系列轉成電子書發行;亦有漫畫人與商業品牌合作,將漫畫創作融入產品創作中,如利志達為星巴克設計的隨行杯,John Ho的「肉肉熊」精品系列等。現今本地漫畫發展成熟,創作亦是多媒體化。

至於動畫,和漫畫的關係是很密切的。提到本地動畫的歷史,早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已出現動畫工業,當年第一代動畫師有黃迪和區晴等人,前者制作的「白貓洗衣粉」、「刀嘜花生油」等動畫廣告,是本地經典動畫;後者則以繪畫電影動畫片頭,如《孤兒奇遇記》、《大軍閥》、《天才與白痴》而成名。另一位資深動畫人盧子英,於1978年至1993年任職香港電台動畫組,作品包括大量片頭及教育動畫。1987年啟播的《成語動畫廊》亦是經典的教育系列,其中一位編導許誠毅及後赴荷李活發展,並因參與《史力加》系列的動畫製作而聲名大噪。至於動畫電影,本港的製作起步較遲,首部作品《老夫子》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面世。近年隨着科技進步,有利將漫畫作品製作成動畫。本地有名漫畫品牌《麥嘜》便先後改編成系列動畫電影,作品多次贏獲國際獎項,成為歷來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港產動畫電影之一。此外由司徒劍橋作畫、劉定堅編劇的《超神Z》,也於1996年被改編成香港首部商業3D電腦動畫,翌年亦有動畫作品《小倩》上映。由內地動畫團隊製作、於2008年上映的動畫《風雲決》,就是改編自馬榮成的漫畫名作《風雲》。本地動畫的產量雖然較少,但水準已達國際水平。

相片

相片

動漫基地推廣的不止是動漫創作,作為一個藝術社區,定期舉辦其他藝術表演,如拉小提琴。

     位於地面的公共休憩空間開放予公眾休閒,定期舉辦藝術活動,今天舉辦的是繪畫工作坊。

 

 

相片

相片

 設於公共休憩空間的華英雄塑像,華英雄是本地經典漫畫《中華英雄》的主角。

    那邊溫馨的是牛仔和契爺塑像,也是本地四格漫畫《牛仔》的主角,主打溫情和歡樂。 

 

 

相片

相片

 不過筆者最愛的是漫畫《龍虎門》主角王小虎,是筆者年少時的漫畫偶像。

    動漫基地一樓是皇后飯店,標榜香港六十年老字號,推出懷舊菜式。 

 

 

相片

相片

設於二樓的動漫沙龍是動漫資源中心,供公眾人士在此閱讀漫畫,環境非常舒適。 

    動漫沙龍提供不少經典漫畫供公眾借閱,但只限現場借閱,不設外借服務。 

 

 

相片

相片

 位於二樓的漫畫工作室時有新作進行推廣,如這批新書便是。 

   此外二樓大堂設有空間供人進行與漫畫有關的活動,自由得很。

 

 

相片

相片

 三樓的展覽場地分唐樓與新翼兩部份,兩者相連,活動空間變得很大。

     四樓展覽場地只有新翼部份,面積較小,但可以參觀戰前唐樓的金字瓦頂。

 

 

相片

相片

現時三及四樓展覽場地展出的是李惠珍漫畫作品展,李惠珍的《13點》當年是前衛的少女漫畫。

    作品展展出李惠珍的漫畫作品,當中不少是李惠珍當年的手稿,到今天是非常珍貴的藝術財富。

 

 

相片

相片

動漫基地增設了兩條露天行人天橋連接茂蘿街樓宇與巴路士街的立面,有助加固結構。

    站在行人天橋鳥瞰公共休憩空間及舉辦的各項藝術活動,非常有氣勢。


無障礙設施相片
灣仔動漫基地的無障礙設施有超水準的、也有不足的。先說交通方面,動漫基地位於灣仔的旺區,交通方便四通八達;位置鄰近港鐵灣仔站,又有巴士、小巴及電車經過,就算乘坐渡輪由九龍半島前往,在灣仔新碼頭步行前往也是十多分鐘的行程,交通是非常方便的。不過路面的情況卻難於一概而論,因為灣仔是個歷史悠久的社區,很多道路都是上世紀更早時間設計及建造的,部份街道狹窄不一定適合輪椅人士通過;至於茂蘿街及巴路士街,路面不算寬闊,但輪椅是可以通過的。

至於進入動漫基地,面向茂蘿街的通道是經過設於地面的商舖的,商舖保留高於行人路一級台階的設計。至於無障礙通道設於巴路士街一邊,三個寬闊的入口並排,其中一個設有觸覺引路帶方便視障人士。入口進入後是非常寬闊的公共休憩空間,之後是茂蘿街舊樓地面層的通道,都是無障礙的。增建的新翼設有升降機往來保留的茂蘿街舊樓地面至四樓共五層樓,所以輪椅人士要前往二樓的動漫沙龍和廚房展覽場地,與三及四樓的動漫展覽場地也是無障礙的。動漫基地無障礙設施超水準的是暢通易達洗手間,位於茂蘿街舊樓地面層、二樓及三樓均設有暢通易達洗手間,門是自動門。至於不足是部份觸覺引路帶鋪設有問題,及欠缺觸覺點字及凸字地圖,對視障人士提供的設施是不夠的。另外場內無設置固定的詢問處,只在地面層設一張辦公桌作服務檯,不過駐守的服務員態度非常親切及友善。

相片

相片

 位於巴路士街一邊設有無障礙通道進入公共休憩空間,三個並排的入口均寬闊。

     巴路士街一邊其中一個入口設有觸覺引路帶經過公共休憩空間,方便視障人士。

 

 

相片

相片

 動漫基地新翼設有升降機往來新翼地面、一樓餐廳至四樓各層。

    新翼設有的走火樓梯亦設有觸覺警告帶提示視障人士,供視障人士使用的設施僅此而已。

 

 

相片

相片

動漫基地地面層、二至四樓的展覽場地及活動場地,通道都是無障礙的多。

    動漫基地地面層、二樓及三樓均設有暢通易達洗手間,門是自動門。


 

無障礙評分級別:相片相片相片  ( 1為最差 ~ 5為最好 )   


交通路線相片

交通工具

 交通說明

 

復康巴士 

到達巴路士街下車。

相片
港鐵灣仔站A5出口出站,沿軒尼詩道前行。
港鐵灣仔站街道圖:http://www.mtr.com.hk/archive/ch/services/maps/wac.pdf
 
城巴灣仔道落車
1號、37B號 (循環線)、75號、90號、97號、590A號、789號。
軒尼詩道落車
2A號、2X、號5號、5B號(循環線)、5X號、11號(循環線)、23號、25號(循環線)、25A號(循環線)、25C號(循環線)、26號(循環線)、962號、962B號、969號、A11號、E11號。

 

九巴/新巴灣仔道落車
101號、111號、115號、182號。
軒尼詩道落車
680號、680X號、914號。 
 
九巴/城巴軒尼詩道落車
103號、601號、619號、621號、690號、681號。
 
新巴/城巴路線搜尋:http://www.nwstbus.com.hk/routes/index.aspx?intLangID=2
九巴軒尼詩道落車
九巴:603號、968號。
 
九巴路線搜尋:http://www.kmb.hk/tc/

總結相片
漫畫是本地特色的生活文化,相信許多香港人都是由漫畫伴同成長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可以說是本地漫畫的輝煌時代,那些年本地漫畫受日本漫畫和美式漫畫的雙重影響與競爭,仍能發展出題材各異的漫畫系列,創作手法亦是多元化,成為本土文化的重耍元素。今天隨著電腦及智能手機應用日趨普及,對於以印刷方式發行的漫畫自有很大影響。不過本地漫畫的發展可以是多媒體的,漫畫與動畫結合更能發揮更大的創作空間,可以蛻變出無限的發展方向。今天出現在灣仔的動漫基地,將成為「動漫迷」的新「朝聖」地,更是推動本地動漫產業發展的重要基地;就算不是漫畫迷,也可以在此感受藝術融入社區的情懷。

撰文:盧景堯

潮聖創作動漫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