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資訊

無障礙好去處

古往今來大學堂

2010年04月27日

上期剛介紹完山頂的景點,今期好去處推介的景點是香港大學。香港的大學學府常予人莊嚴肅穆、高不可攀的感覺,大學只有大學生才能進入,普羅大眾閒人免進,其實這不是事實。大學著重學術自由、思想自由,又怎會重門深鎖、拒人於千里之外呢?若以香港大學為例,港大是香港的最高學府,也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而學校政策是對外開放的,任何人士遊覽香港大學都是自由的、免費的,只要遵守校園遊覽守則便可。校園是個予人思考及學習的地方,所以重視安靜的環境,遊覽校園不宜大聲喧嘩談笑,同時保持環境清潔,就沒有人會妨礙你的遊覽。

另外香港大學更安排「導賞團」服務,名為「港大校園遊」,分為個人及團體導賞,由穿上傳統綠袍的港大學生(綠袍學生大使)帶領下穿梭港大校園,向遊客介紹港大的歷史與文化等知識。有興趣參加的市民可先到「港大導賞團」網頁提出申請,申請需於擬參觀的日期前兩星期提出。個人導賞服務會安排在星期六的上午11時或下午2時,團體導賞服務會安排在星期三或六的上午11時或下午2時,導賞服務每次歷時一小時,費用全免。

香港大學官方網頁:http://www.hku.hk/c_index.html
香港大學導賞團:http://web.hku.hk/~hkutour/
香港大學地圖:http://xn--pss520c.hk/f/page/7582/2012%20aug%20hku%20map.jpg

相片

相片

校園遊覽守則,內容簡單,看圖知義。

港大傳統的綠袍以往只在隆重場合穿著,可見大學對校園遊的重視。


細說港大相片
香港大學是本地歷史最悠久的大學,在1911年正式成立,前身是於1887年創立的香港西醫書院。當年香港第十四任港督盧吉勳爵主張在香港設立一所大學,以培育人才。盧吉勳爵的主張得到一些商界及華人支持,在獲得各方捐款後,香港大學於1910年3月16日舉行動工儀式,1912年舉行創校典禮;到1916年12月出現第一屆畢業生,當年共有23名學生及5名榮譽生畢業。香港大學當初成立時只設有三個學院,分別是醫學院、工程學院及文學院;1927年成立中文學院,1939年理學院成立,不過到了1941年因香港淪陷,大學停辦,直至1945年復校;戰後港大陸續增設其他學院,如1967年開設社會科學院、1969年增加法學院、牙醫學院於1982年開辦、1992年開設專業進修學院,最後是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成立於2001年。

時至今日,香港大學已位列亞洲第一學府(2009年度QS.com排名);共設有十個學院,分別為建築學院、文學院、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牙醫學院、教育學院、工程學院、法學院、李嘉誠醫學院、理學院、社會科學學院。其中以醫學院規模最大及歷史最悠久。此外尚有其他教學單位包括研究生院、專業進修學院、數碼港學院及其他不屬任何學院的教研單位。由各學院及研究院開辦的課程數量共多達10萬個,學生人數2008-2009年度達21,652名,包括2,068名內地生及國際學生,研究生達9,690人,是全港數量最多的,可見現時香港大學的規模。

香港大學貴為香港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因此擁有四座被列為古蹟的歷史建築物,根據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古物古蹟辦事處資料,這四座法定古蹟分別為香港大學大學堂、大學本部大樓、孔慶熒樓及鄧志昂樓。大學堂因位於港島薄扶林道,鄰近薄扶林水塘,遠離大學建築群,故不在今期介紹之列,而會著重介紹其餘三座位於大學主建築群內的古蹟建築物,及大學內其他值得一看的好去處。


大學本部大樓相片
香港大學本部大樓是香港大學最古老的建築物,1910年動工興建,1912年落成啟用。現時是文學院所在。本部大樓由摩地爵士捐款興建,由利安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整座大樓依校園斜坡興建,成方形建築。大樓建築採用後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面向般咸道一列三層高建築是大樓正面,與孔慶熒樓相對。大樓頂部中央位置設有鐘樓,鐘樓是遮打爵士於1930年捐款興建的,樓高三層塔式,低層方型四邊設有尖頂裝飾,鐘樓頂層是圓型塔,頂層圓邊與中層四邊設有白色石柱及拱門裝飾,裝飾精緻;鐘樓兩邊各有兩座、共四座成一排的塔樓,塔樓一層或兩層,均是圓邊與四邊是白色石柱及拱門裝飾。大樓正面左右兩翼連接一樓及二樓長廊樓層,兩翼長廊後部由兩層高樓層連接,使整座建築四邊相連成一座,一樓及二樓由走廊相連。整座大樓以紅磚及麻石建成,大樓正面地面層外牆全是麻石砌成,正面大樓及兩翼長廊一樓及二樓向外的走廊部份建有一排排的巨大麻石柱,是愛奧尼柱式建築,由一樓頂至二樓,仿如一排排的巨人支撐著整座樓層走廊,外觀非常宏偉,古雅中隱現不凡氣派。本部大樓原是三層高的建築,1958年加建一層;此外兩翼長廊後部相連樓層尚有第四層(LG1),不過只是個出入口層,面積不大,連接行人天橋往來大學圖書館大樓,相信也是後來加建的。

進入大樓,擺在眼前的盡是寬闊古典走廊,圍繞建築物四邊。走廊位於一樓及二樓,向內庭園是一排排的拱門,二樓走廊設有石欄杆;走廊樓底很高,牆壁是紅磚牆,配以整齊闊大的門或窗,整體設計古典端莊。大樓方形建築內中央設有座堂,是可容納450人的禮堂,名為陸佑堂,以紀念陸佑對香港大學的捐獻。座堂左右兩邊各分隔出四個庭園,種有棕櫚樹,有的達9米高。庭園使建築物雅緻許多,與走廊清雅的風格互相呼應,走在走廊庭園,使人有遺世獨立之感。

由1985年起,本部大樓的外部建築已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備受保護。根據負責導賞服務的大學綠袍學生大使透露,遊人一般對港大的首座建築物本部大樓最感興趣,除了為人熟悉及最具代表性外,大樓外部更是攝影勝地,是拍照的好背景,而不少電影也曾在此取景,如《色‧戒》及《玻璃之城》等。所以就算對古蹟興趣不大,遊香港大學當然少不了遊本部大樓,拍個照也好。


相片

相片

本部大樓正面樓層,以紅磚及麻石建成,加上巨圓柱,古雅中風格宏偉。

大樓外牆的愛奧尼柱式巨柱,由一樓頂至二樓,地面層是麻石砌成的外牆。

 

 

相片

相片

大樓一樓的入口,雕花木門與門前的巨型麻石圓柱相映成趣。

大樓二樓的走廊,紅磚牆與整齊闊大的木門,拱門與石欄,盡顯歐陸情懷。

 

 

相片

相片

大樓內的庭園,是休憩的好地方。

地面層的梯級,大樓內的建構用了大量的麻石。

 

 

相片

相片

大樓內的升降機,一點都不古典。

大樓內的教學課室,設備與時俱進。


孔慶熒樓相片
香港大學孔慶熒樓是由遮打爵士、佐敦教授及其他人士捐款興建,1919年落成啟用。由當時港督司徒拔爵士主持揭幕儀式。大樓原用作學生會之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改作行政用途, 1974年改為高級職員休息室。孔慶熒樓現由音樂系使用,樓內設有音樂圖書館,部份樓層仍作行政用途。1986年香港大學為感謝孔慶熒的捐獻,將建築物命名作孔慶熒樓。

孔慶熒樓位於大學本部大樓對面,相對於本部大樓,孔慶熒樓尤如屈膝俯服在巨人面前的小孩。孔慶熒樓樓高兩層,特色建設是中央的圓頂及外牆的紅磚,樓層中央是正門,連接中央的圓型樓層圓頂設計。正門有古希臘、古羅馬的『柱式』設計,中央樓層以圓形為主,圓頂上再加上方型小塔,柱式加圓樓方塔,流露出一點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不過孔慶熒樓的主體建築仍以廿世紀初期英國非常流行的愛德華式建築風格為主,外型古樸,對稱軸線設計,兩層紅磚外牆加上黑色瓦頂,是典型的英式建築,由1985年起孔慶熒樓的外部建築已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相片

相片

 樓層正門的仿古柱式設計,是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的特色。

 樓層兩邊的紅磚牆則是愛德華式建築風格。

 

 

相片

相片

 進入樓層後的圓型欄杆及木地板,建構古典優雅。

 樓層內一樣少不了許多柱式設計。


鄧志昂樓相片
鄧志昂樓是由鄧肇堅爵士父親鄧志昂先生於1929年捐助建成,作為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之用。1927年香港大學成立中文學院,並邀得前清朝翰林賴際熙、區大典等學者南來執教,因而引起當時社會重視中文教育的潮流,鄧志昂先生支持中文教育因而捐款建立學院大樓,同時馮平山先生亦捐款建立中文圖書館。鄧志昂樓於1931年9月28日由當時之香港總督貝璐爵士揭幕。現為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

鄧志昂樓位於太古樓旁,位置比較隱蔽;相對於大學本部大樓及孔慶熒樓,鄧志昂樓更像一個隱世的君子,超然獨立,樸素清雅,無一點華麗浮跨。鄧志昂樓的建築非常簡潔,樓高三層,是一座平頂建築物,外牆鋪以洗水批盪,裝飾花紋簡樸,二樓外牆建有五個小陽臺,是建築物最大特色。鄧志昂樓於1995年9月15日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相片

相片

鄧志昂樓外部,外牆裝飾花紋簡樸平淡。

位於般咸道的牌樓,兩邊刻有述志的金漆對聯。

 

 

相片

相片

外牆的小陽臺,是鄧志昂樓的主要待色。

鄧志昂樓的無障礙通道完善,設有斜道及引路徑。


梅堂及儀禮堂相片
梅堂及儀禮堂原是香港大學的學生宿舍,與已拆卸的盧吉堂合稱「明原堂」(The Old Halls),是港大其中一所「舍堂」設施。盧吉堂於1913年建成,是首間直屬香港大學的學生宿舍,儀禮堂和梅堂於1914年及1915年相繼落成。1966年梅堂和儀禮堂遭到豪雨破壞,1969年維修完成後,三間宿舍合併為明原堂。1992年盧吉堂拆卸,只保留梅堂及儀禮堂。梅堂繼續作為學生宿舍,儀禮堂則用作「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通識教育及行政用途等。

梅堂及儀禮堂同是愛德華式建築風格,簡樸的三層高建築,整座是紅磚外牆白色簷蓬,加上黑色瓦頂,一排排白色闊大門窗,具有歐陸古典風情。儀禮堂前設有「月明泉」噴水池,是由李嘉誠先生為紀念夫人莊月明而捐款設立的;月明泉環境優美,是港大學生拍攝畢業紀念照時必到之處。

再介紹一點何謂「舍堂」,舍堂是香港大學為學生(尤其是本科生)提供共同生活的地方,亦是大學教育的一部份。「舍堂教育」的概念源自英國劍橋牛津等大學的「學院制」,透過學生自行組織活動、彼此學習,達致課堂和學術以外的「全人教育」。港大的舍堂主要是住宿性的,同時奉行「學生自治的原則」,學生於管理舍堂的過程中可學懂與人溝通,做人處世的知識。舍堂的活動多姿多采,包括各不同類型的運動項目與社交和課外活動,藉此培養宿生團體意識及貢獻的精神。

相片

相片

梅堂正面外觀,整座建築紅牆白簷蓬黑瓦頂,古典簡樸。

梅堂的背面,樓層上的走廊與欄杆,連系一間間的宿舍房間。

 

 

相片

相片

地面層的入口原來也是無障礙的,還設有引路徑。

梅堂內宿舍地面層走廊,與一般宿舍無異。

 

 

相片

相片

梅堂及儀禮堂均設有升降機,連接建築物各層。

儀禮堂的外觀,是愛德華式建築風格的簡樸整齊。

 

 

相片

相片

分隔梅堂與儀禮堂的石牆,少說也有近百年歷史。

儀禮堂前的月明泉,不是畢業生也可以來拍照。


馮平山樓相片
馮平山樓建於1932年,由富商馮平山捐款興建,作為香港大學的中文圖書館,名為馮平山圖書館。1962年圖書館遷往新落成的圖書館大樓,馮平山樓改為香港大學收藏中國文物的博物館,1964年馮平山樓整座成為香港大學博物館,名為馮平山博物館;至1996年,馮平山博物館與新落成的徐展堂樓低層的美術館合併,並定名為「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美術博物館是公眾博物館,免費入場。

馮平山樓在港大校園內像個踏實的學者。建築物外牆是麻石與紅磚建構,是典型的英式建築風格;不過進入樓內卻是中式古雅的木雕裝潢,可說是揉合中西文化交流的代表。馮平山樓是港大美術博物館最早搜集及庫藏中國文物的地方,始於1953年,現時收藏了超過一千八百項具有歷史價值的藝術品。這些藏品主要分為青銅器、陶瓷和書畫三類。馮平山樓外表平凡樸素,內裡藏著的可是大有文章,內涵可不少呀!

相片

相片

馮平山樓以麻石及紅磚建構,樓前的麻石牆與石梯是特色之一。

與徐展堂樓之間設有天橋相通,將兩樓的展館合而為一。

 

 

相片

相片

進入建築物是一道中式木門,室內的牌扁、對聯與大廳,是典型的中式宅第擺設。

室內的中式木門與木雕裝潢,估不到藏於一座西式建築物內。

 

 

相片

相片

古雅的木雕坐椅,使人有時光倒流之感。

建築物外的雕塑像,你說像甚麼?


校園漫步相片
香港大學除了古蹟及古典的建築物值得參觀外,尚有許多值得一遊的景點。港大出名最可愛的景點就是夏日荷花池了。荷花池位於校園內邵仁枚樓與邵逸夫樓前,與紐魯詩樓之間的露天部份。荷花池連花園面積不大,不過園內樹木成蔭、陽光柔和、景色優美,又是地處校園中心,是學生必經之道、又是休憩與舉辦活動的場所。荷花池曾是電影《玻璃之城》取景之處;此外園內座落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銅像。孫中山銅像以青銅鑄造,取孫中山先生坐像,造型設計以1923年孫中山先生訪問港大時的樣貌為藍本。銅像身邊的石上,刻有知名學者饒宗頤教授墨寶:「扶林嶷嶷,上庠奕奕,我之有知,根基是植」。據港大文獻記載,孫中山先生是香港大學前身香港西醫書院第一屆畢業生。87年前56歲的孫中山先生訪問港大,並向400多名師生發表演講,當年是港大的一件盛事。

除了荷花池之外,有時間不妨到黃克競樓走走看。黃克競樓是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機械工程系、工業及製造工程系的校舍。不過鄰近的徐朗星文娛中心則是港大學生會的大本營,有不少學生活動、舉例如論壇等會在黃克競的平台舉行。而由丹麥雕塑家高志活(SJens Galschiøt)製造的國殤之柱亦永久矗立在黃克競樓平台上,背靠香港大學學生會正門,供人憑吊。而鄰近黃克競樓另一邊是2000年建成的嘉道理生物科學大樓,位於大學本部大樓外。科學大樓建築新穎,與古蹟的本部大樓成一舊一新的對比,古往今來相映成趣。最後遊得累時,不妨到莊月明文娛中心歇一歇,中心內四樓設有「港大食坊」,備有各式美食供學生以至公眾人士購買享用,食坊設有露天茶座,就算不是用膳,都可以一杯紅茶在手,享受露天茶座的陽光與閒逸,打發半個下午。

相片

相片

荷花池連花園,面積不大但景色優美。

荷花池園內座落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銅像。

 

 

相片

相片

黃克競樓平台,遠處是國殤之柱,背景是嘉道理生物科學大樓。

漫遊平台時遇上的論壇活動,看看是誰在做嘉賓及講者。

 

 

相片

相片

平台有時擺有攤檔出售文儀電腦用品,價錢實惠,方便學生。

徐朗星文娛中心設有學生會餐廳,遊校園累了也可以在此歇歇腳。

 

 

相片

相片

除了學生會餐廳外,設在莊月明文娛中心的港大食坊也是遊覽校園歇腳的好去處。

莊月明文娛中心外的露天茶座,是休閒的好去處。


交通路線相片

交通工具

 交通說明

 
復康巴士般咸道的東閘入口
相片
巴士

城巴/新巴:
  東閘入口下車:3B、23、40、40M、103
  西閘入口下車:7、37A(循環線)、71(循環線)、91、970、970x

 
新巴/城巴「巴士路線表」:http://www.nwstbus.com.hk/home/default.aspx?intLangID=2
綠色專線小巴

港島區專線小巴路線:8、10A、10B、22、28、31、55

 
港島區專線小巴路線資訊:http://www.i-busnet.com/minibus/hkisland/

建議遊覽路線相片
輪椅人士遊覽香港大學,可先到般咸道,在東閘入口地面乘坐升降機上一層到馮平山樓,沿馮平山樓前平台行人路往徐展堂樓。取道徐展堂樓地面出口前無障礙通道,進入徐展堂樓,經過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乘坐樓內升降機到三樓,由三樓出口往港大太古橋,經過太古橋往梁球鋸樓。由梁球鋸樓LG2層進入,乘坐升降機到樓內地面層即可自由地往來港大校園各處。由梁球鋸樓出發,一路經過紐魯詩樓、中山廣場、大學圖書館大樓到大學本部大樓,再經過嘉道理生物科學大樓到達黃克競樓。另一路由梁球鋸樓往莊月明文娛中心,取道文娛中心二樓出口經過邵仁杖樓、邵逸夫樓、許愛周科學館、創新科技培育館,一樣可以到達黃克競樓;另外取道莊月明文娛中心的平台出口,可以到達明華綜合大樓、梅堂及儀禮堂。港大校園內基本上是四通八達的。

先介紹由梁球鋸樓往大學本部大樓的路線情況。由梁球鋸樓經過紐魯詩樓地面層的通道,到達中山廣場,廣場設有斜道連接圖書館大樓。圖書館是只供學生進入的,不過館外大樓地面設有1號升降機,乘升降機落圖書館大樓LG1層,LG1層設有行人天橋連接大學本部大樓的LG1層,行人天橋是一段斜道。到了本部大樓LG1層,乘升降機往二樓或一樓遊覽,看看大樓內的走廊與庭園,不過一樓往地面是梯級通道;而拍照最好的位置在本部大樓地面層及與孔慶熒樓之間行人路上。如要前往,一是由大學校園西閘入口進入校園,取道校園汽車路到達大學本部大樓外地面層,汽車路連接大樓外地面層前行人路是平坦的;另一路徑是由大學本部大樓一樓向西閘的出口出,經過大樓外的行人路及路緣末端的金屬斜板落汽車路,沿汽車斜路向下走,一樣到達大學本部大樓外地面層,再到大樓正面。不過這段斜路雖不長,但斜度很高,上落要小心,幸而校園汽車路內汽車不多,當作行人路也不錯。

由大學本部大樓一樓向西閘的出口出,經過大樓外的行人路及路緣末端的金屬斜板落汽車路,橫過往西閘入口的汽車斜路,是往嘉道理生物科學大樓地面的路線,到科學大樓乘4號升降機上大樓平台,取道行人天橋往黃克競樓升降機塔的地面層,再乘升降機往黃克競樓四樓的平台,拜訪學生會或憑吊;而上平台五樓是往創新科技培育館的通道,穿過科技培育館的走廊、經過許愛周科學館、邵逸夫樓、邵仁枚樓,可以到達莊月明文娛中心二樓入口,在文娛中心內的港大食坊歇歇腳,或往明華綜合大樓再到梅堂和儀禮堂均可。

若想走梁球鋸樓往莊月明文娛中心的路線,梁球鋸樓出口前是兩組斜道,連接往莊月明文娛中心地面層的走廊,進入莊月明文娛中心內升坐5號升降機,可以到達二樓往邵仁枚樓的出口、三樓障殘人士洗手間及四樓的港大食坊。若要往明華綜合大樓,則要在三或四樓換乘另一部貨運升降機上平台的出口。由文娛中心二樓出口前斜道出,經過邵仁枚樓、邵逸夫樓、許愛周科學館均是平坦的校園通道,穿過創新科技培育館走廊,走廊兩端設有斜道,到達黃克競樓升降機塔五樓,乘升降機落四樓便是黃克競樓平台,落地面是往嘉道理生物科學大樓平台的斜道行人天橋。而由文娛中心平台出口,取道明華綜合大樓地面的側門進入大樓,乘坐升降機上一樓,由正門斜道出便是往儀禮堂的斜道;上三樓經過室內走廊,就是往梅堂的出口。

相片

相片

相片

連接般咸道的東閘入口設有升降機,往來馮平山樓與徐展堂樓。

徐展堂樓地面入口的無障礙通道,經過馮平山樓連接東閘入口的升降機。

徐展堂樓內的升降機,是輪椅人士進入港大校園的必經通道。

 

 

 

相片

相片

相片

乘升降機到達3樓,離開徐展堂樓取道太古橋往梁球鋸樓,通道是無障礙的。

徐展堂樓旁是太古樓,正門旁設斜道進入,斜道旁是往來鄧志昂樓的平坦通道。

太古樓正門旁的斜道,斜道後是往鄧志昂樓的通道。

 

 

 

相片

相片

相片

徐展堂樓3樓出口連接太古橋,行人路與汽車路同一高低,設有引路徑。

由太古橋到梁球鋸樓LG2層入口,入口旁設有斜道輔助。

梁球鋸樓LG2層入口連接升降機,乘升降機到地面層是往來校園各處的通道。

 

 

 

相片

相片

相片

先由梁球鋸樓經過紐魯詩樓,可到達港大校園的中心部份,大學圖書館大樓。

紐魯詩樓旁的中山廣場設有斜道往來圖書館大樓,通道設有引路徑。

圖書館大樓設有1號升降機,乘升降往LG1層取道行人天橋可到大學本部大樓。

 

 

 

 相片

相片

相片

圖書館大樓LG1層設有行人天橋連接大學本部大樓LG1層。 

大樓1樓向西閘行人路緣末端設有斜板,輔助橫過汽車路往嘉道理生物科學大樓。

大樓1樓向西閘行人路落汽車路後,是往西閘入口的汽車斜路。

 

 

 

相片

相片

相片

沿汽車斜路或西閘入口的汽車路到大樓1樓外地面層,汽車路連接行人路是平坦的。

科學大樓地下4號升降機,是由西閘入口及本部大樓往科學大樓平台的通道。

科學大樓平台設有行人天橋往黃克競樓的升降機塔,天橋是斜道。

 

 

 

相片

相片

相片

黃克競樓的升降機塔,連接地面層、4及5樓,4樓是平台所在。

升降機塔4樓往來黃克競樓平台的通道設有斜道連接。

黃克競樓的平台,設有斜道及引路徑往來徐朗星文娛中心。

 

 

 

相片

相片

相片

升降機塔5樓連接創新科技培育館走廊往邵逸夫樓,設有斜道連接。

由創新科技培育館往莊月明文娛中心,經過邵仁枚樓及邵逸夫樓,通道平坦。

由邵仁枚樓前通道進入莊月明文娛中心2樓入口,前設有斜道連接。

 

 

 

相片

相片

相片

莊月明文娛中心設有兩部升降機,分別連接中心內各層。

文娛中心平台層的出口,往來明華綜合大樓、梅堂及儀禮堂。

明華綜合大樓地面的側門入口,進入後是升降機通道。

 

 

 

相片

相片

相片

綜合大樓設有升降機,連接大樓內各層。

大樓1樓的正門旁設有斜道,輔助進入大樓。

大樓1樓正門前設有斜道往來儀禮堂。

 

 

 

相片

相片

相片

大樓3樓出口是往梅堂的通道,設有斜道連接。

由莊月明文娛中心地面層往梁球鋸樓,通道是無障礙的。

文娛中心往梁球鋸樓的通道,梁球鋸樓前設有斜道進入大樓。


無障礙設施相片
港大校園內的無障礙設施是很多元化的。校園往來校舍及建築物均是無障礙的,建築物內多設有升降機,出口設有觸覺引路徑,連接校園內其他建築物,建築物與建築物之間總有通道相通,輪椅人士可以利用校舍內的升降機與校園建築物之間相連的通道,穿梭於校園各處。

不過這種方便多存在於新建成的校舍與校園建築物,古舊的設施就有點限制。大學本部大樓連接大學圖書館大樓,進出大樓是無障礙的;大樓內設有升降機及障殘人士洗手間,不過大樓一樓往地面層是梯級障礙,要出大樓外取道汽車斜路、或先由西閘入口進入校園才可到達。由校園汽車路連接本部大樓前行人路接駁位置是平坦的,行人路對面是孔慶熒樓,進入孔慶熒樓卻是有障礙的,需要聯絡校方安排;樓內亦無升降設施,所以遊覽孔慶熒樓也只是在樓外觀賞比較方便。至於鄧志昂樓,往來的通道是無障礙的,亦設有引路徑連接,鄧志昂樓正門前設有斜道,不過樓內是院校的辦公地方,沒開放參觀,所以也是在外觀賞。

至於梅堂及儀禮堂,由明華綜合大樓前往是無障礙的,亦設有引路徑連接,兩座古典建築物有趣的是均設有升降機這種現代設備,連接地面至樓上各層,升降機設於建築物外,使用方便。梅堂地面更設有障殘人士洗手間,可說有點意外。至於馮平山樓卻是障礙重重,正門前是梯級,連接徐展堂樓的行人天橋也是梯級。所以若想遊覽「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就只有徐展堂樓低層部份是比較方便的。徐展堂樓的美術博物館部份地面和一樓是梯級連接,不過可以取道博物館外樓內的升降樓往一樓參觀,二樓是辦公室,並不開放。至於位於校園中心地帶的荷花池連花園,就一定要由邵逸夫樓前的小徑落荷花池,或者由邵逸夫樓經過「中山階」梯級通道旁的斜道,到紐魯詩樓背後的花園入口進入,由紐魯詩樓前的中山廣場上荷花池是梯級通道,行不得。

至於校園內最方便的地方就是莊月明文娛中心及明華綜合大樓了。兩座大樓內均設有升降機往來各層,而且樓層內設有障殘人士洗手間,非常方便。莊月明文娛中心內設有食坊、超級市場及銀行,明華綜合大樓內設有停車場,均是暢通無阻的。所以若覺得港大校園太大,遊不了那麼多處,都可以待在莊月明文娛中心內,感受一點大學生課堂外自由活躍的一面。

此外,校園提供不少的障殘人士停車位,分散在校園內各處,已知的停車位分別位於梁球鋸樓LG2層出入口旁、紐魯詩樓地面層停車場、大學本部大樓與孔慶熒樓旁、黃克競樓的平台、厲樹雄科學館旁、明華綜合大樓停車場內,自駕汽車到校園參觀也是很方便的。

相片

相片

相片

 一進入校園區,徐展堂樓3樓出口設有引路徑,主要導引往鄧志昂樓。

梁球鋸樓導引往紐魯詩樓的引路徑,校園內許多建築物均設有引路徑。 

 紐魯詩樓地面層通道設有觸覺點字地圖,顯示整座建築物的通道。

 

 

 

相片

相片

相片

 紐魯詩樓地面層通道設有斜道,一條往正門,一條往中山廣場。

創新科技培育館走廊兩端均設有斜道,頂底兩端連接引路徑。 

 大學本部大樓2樓設有的障殘人士洗手間,是拉門設計。

 

 

 

相片

相片

相片

文娛中心3樓及4樓均設有障殘人士洗手間,以3樓的洗手間最衛生。 

 明華綜合大樓地面、1樓及3樓均設有障殘人士洗手間,非常方便。

梅堂地面設有障殘人士洗手間,不止是方便學生。 

 

 

 

相片

相片

相片

梁球鋸樓LG2層出入口旁的障殘人士停車位,校園內有多個同樣停車位分散各處。 

 厲樹雄科學館旁的障殘人士停車位,旁設斜道連接科學館。

鄰近黃克競樓平台設置的障殘人士停車位。 


無障礙評分級別:相片相片相片相片 ( 1為最差 ~ 5為最好 )



總括評語相片
香港大學是本地的最高學府,歷史悠久。校園四周雖然圍上石牆,不過校方表示從來沒有想過把公眾人士拒諸門外。港大校園不是私人地方,大學其實是非常自由開放的。而且自2004年開始,在旅遊發展局和古物古蹟辦事處支持下,港大成立「港大校園遊」,致力將校園打造成具有歷史文化的旅遊景點,在校園內四處溜躂已不是遙不可及的事。而且校園內的無障礙設施也較完善,校園內四通八達,休憩的地點也很舒適;所以有時間不妨到港大走一回,扮扮大學生也挺過癮呀!


本會無障礙調查網頁:
香港大學東閘入口升降機塔: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12673
香港大學本部大樓: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10793
香港大學孔慶熒樓: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12620
香港大學鄧志昂樓: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10882
香港大學徐展堂樓: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10877
香港大學梁球琚樓: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12624
香港大學大學圖書館(新翼):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12707
香港大學嘉道理生物科學大樓: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12623
香港大學馮平山樓: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12608
香港大學儀禮堂: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12683
香港大學梅堂: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12682
香港大學莊月明文娛中心: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12678
香港大學明華綜合大樓: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12676
香港大學黃克競樓: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11365


撰文:煮石山農(盧景堯)   

上期剛介紹完山頂的景點,今期好去處推介的景點是香港大學。香港的大學學府常予人莊嚴肅穆、高不可攀的感覺,大學只有大學生才能進入,普羅大眾閒人免進,其實這不是事實。大學著重學術自由、思想自由,又怎會重門深鎖、拒人於千里之外呢?若以香港大學為例,港大是香港的最高學府,也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而學校政策是對外開放的,任何人士遊覽香港大學都是自由的、免費的,只要遵守校園遊覽守則便可。校園是個予人思考及學習的地方,所以重視安靜的環境,遊覽校園不宜大聲喧嘩談笑,同時保持環境清潔,就沒有人會妨礙你的遊覽。

另外香港大學更安排「導賞團」服務,名為「港大校園遊」,分為個人及團體導賞,由穿上傳統綠袍的港大學生(綠袍學生大使)帶領下穿梭港大校園,向遊客介紹港大的歷史與文化等知識。有興趣參加的市民可先到「港大導賞團」網頁提出申請,申請需於擬參觀的日期前兩星期提出。個人導賞服務會安排在星期六的上午11時或下午2時,團體導賞服務會安排在星期三或六的上午11時或下午2時,導賞服務每次歷時一小時,費用全免。

香港大學官方網頁:http://www.hku.hk/c_index.html
香港大學導賞團:http://web.hku.hk/~hkutour/
香港大學地圖:http://xn--pss520c.hk/f/page/7582/2012%20aug%20hku%20map.jpg

相片

相片

校園遊覽守則,內容簡單,看圖知義。

港大傳統的綠袍以往只在隆重場合穿著,可見大學對校園遊的重視。


細說港大相片
香港大學是本地歷史最悠久的大學,在1911年正式成立,前身是於1887年創立的香港西醫書院。當年香港第十四任港督盧吉勳爵主張在香港設立一所大學,以培育人才。盧吉勳爵的主張得到一些商界及華人支持,在獲得各方捐款後,香港大學於1910年3月16日舉行動工儀式,1912年舉行創校典禮;到1916年12月出現第一屆畢業生,當年共有23名學生及5名榮譽生畢業。香港大學當初成立時只設有三個學院,分別是醫學院、工程學院及文學院;1927年成立中文學院,1939年理學院成立,不過到了1941年因香港淪陷,大學停辦,直至1945年復校;戰後港大陸續增設其他學院,如1967年開設社會科學院、1969年增加法學院、牙醫學院於1982年開辦、1992年開設專業進修學院,最後是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成立於2001年。

時至今日,香港大學已位列亞洲第一學府(2009年度QS.com排名);共設有十個學院,分別為建築學院、文學院、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牙醫學院、教育學院、工程學院、法學院、李嘉誠醫學院、理學院、社會科學學院。其中以醫學院規模最大及歷史最悠久。此外尚有其他教學單位包括研究生院、專業進修學院、數碼港學院及其他不屬任何學院的教研單位。由各學院及研究院開辦的課程數量共多達10萬個,學生人數2008-2009年度達21,652名,包括2,068名內地生及國際學生,研究生達9,690人,是全港數量最多的,可見現時香港大學的規模。

香港大學貴為香港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因此擁有四座被列為古蹟的歷史建築物,根據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古物古蹟辦事處資料,這四座法定古蹟分別為香港大學大學堂、大學本部大樓、孔慶熒樓及鄧志昂樓。大學堂因位於港島薄扶林道,鄰近薄扶林水塘,遠離大學建築群,故不在今期介紹之列,而會著重介紹其餘三座位於大學主建築群內的古蹟建築物,及大學內其他值得一看的好去處。


大學本部大樓相片
香港大學本部大樓是香港大學最古老的建築物,1910年動工興建,1912年落成啟用。現時是文學院所在。本部大樓由摩地爵士捐款興建,由利安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整座大樓依校園斜坡興建,成方形建築。大樓建築採用後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面向般咸道一列三層高建築是大樓正面,與孔慶熒樓相對。大樓頂部中央位置設有鐘樓,鐘樓是遮打爵士於1930年捐款興建的,樓高三層塔式,低層方型四邊設有尖頂裝飾,鐘樓頂層是圓型塔,頂層圓邊與中層四邊設有白色石柱及拱門裝飾,裝飾精緻;鐘樓兩邊各有兩座、共四座成一排的塔樓,塔樓一層或兩層,均是圓邊與四邊是白色石柱及拱門裝飾。大樓正面左右兩翼連接一樓及二樓長廊樓層,兩翼長廊後部由兩層高樓層連接,使整座建築四邊相連成一座,一樓及二樓由走廊相連。整座大樓以紅磚及麻石建成,大樓正面地面層外牆全是麻石砌成,正面大樓及兩翼長廊一樓及二樓向外的走廊部份建有一排排的巨大麻石柱,是愛奧尼柱式建築,由一樓頂至二樓,仿如一排排的巨人支撐著整座樓層走廊,外觀非常宏偉,古雅中隱現不凡氣派。本部大樓原是三層高的建築,1958年加建一層;此外兩翼長廊後部相連樓層尚有第四層(LG1),不過只是個出入口層,面積不大,連接行人天橋往來大學圖書館大樓,相信也是後來加建的。

進入大樓,擺在眼前的盡是寬闊古典走廊,圍繞建築物四邊。走廊位於一樓及二樓,向內庭園是一排排的拱門,二樓走廊設有石欄杆;走廊樓底很高,牆壁是紅磚牆,配以整齊闊大的門或窗,整體設計古典端莊。大樓方形建築內中央設有座堂,是可容納450人的禮堂,名為陸佑堂,以紀念陸佑對香港大學的捐獻。座堂左右兩邊各分隔出四個庭園,種有棕櫚樹,有的達9米高。庭園使建築物雅緻許多,與走廊清雅的風格互相呼應,走在走廊庭園,使人有遺世獨立之感。

由1985年起,本部大樓的外部建築已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備受保護。根據負責導賞服務的大學綠袍學生大使透露,遊人一般對港大的首座建築物本部大樓最感興趣,除了為人熟悉及最具代表性外,大樓外部更是攝影勝地,是拍照的好背景,而不少電影也曾在此取景,如《色‧戒》及《玻璃之城》等。所以就算對古蹟興趣不大,遊香港大學當然少不了遊本部大樓,拍個照也好。


相片

相片

本部大樓正面樓層,以紅磚及麻石建成,加上巨圓柱,古雅中風格宏偉。

大樓外牆的愛奧尼柱式巨柱,由一樓頂至二樓,地面層是麻石砌成的外牆。

 

 

相片

相片

大樓一樓的入口,雕花木門與門前的巨型麻石圓柱相映成趣。

大樓二樓的走廊,紅磚牆與整齊闊大的木門,拱門與石欄,盡顯歐陸情懷。

 

 

相片

相片

大樓內的庭園,是休憩的好地方。

地面層的梯級,大樓內的建構用了大量的麻石。

 

 

相片

相片

大樓內的升降機,一點都不古典。

大樓內的教學課室,設備與時俱進。


孔慶熒樓相片
香港大學孔慶熒樓是由遮打爵士、佐敦教授及其他人士捐款興建,1919年落成啟用。由當時港督司徒拔爵士主持揭幕儀式。大樓原用作學生會之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改作行政用途, 1974年改為高級職員休息室。孔慶熒樓現由音樂系使用,樓內設有音樂圖書館,部份樓層仍作行政用途。1986年香港大學為感謝孔慶熒的捐獻,將建築物命名作孔慶熒樓。

孔慶熒樓位於大學本部大樓對面,相對於本部大樓,孔慶熒樓尤如屈膝俯服在巨人面前的小孩。孔慶熒樓樓高兩層,特色建設是中央的圓頂及外牆的紅磚,樓層中央是正門,連接中央的圓型樓層圓頂設計。正門有古希臘、古羅馬的『柱式』設計,中央樓層以圓形為主,圓頂上再加上方型小塔,柱式加圓樓方塔,流露出一點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不過孔慶熒樓的主體建築仍以廿世紀初期英國非常流行的愛德華式建築風格為主,外型古樸,對稱軸線設計,兩層紅磚外牆加上黑色瓦頂,是典型的英式建築,由1985年起孔慶熒樓的外部建築已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相片

相片

 樓層正門的仿古柱式設計,是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的特色。

 樓層兩邊的紅磚牆則是愛德華式建築風格。

 

 

相片

相片

 進入樓層後的圓型欄杆及木地板,建構古典優雅。

 樓層內一樣少不了許多柱式設計。


鄧志昂樓相片
鄧志昂樓是由鄧肇堅爵士父親鄧志昂先生於1929年捐助建成,作為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之用。1927年香港大學成立中文學院,並邀得前清朝翰林賴際熙、區大典等學者南來執教,因而引起當時社會重視中文教育的潮流,鄧志昂先生支持中文教育因而捐款建立學院大樓,同時馮平山先生亦捐款建立中文圖書館。鄧志昂樓於1931年9月28日由當時之香港總督貝璐爵士揭幕。現為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

鄧志昂樓位於太古樓旁,位置比較隱蔽;相對於大學本部大樓及孔慶熒樓,鄧志昂樓更像一個隱世的君子,超然獨立,樸素清雅,無一點華麗浮跨。鄧志昂樓的建築非常簡潔,樓高三層,是一座平頂建築物,外牆鋪以洗水批盪,裝飾花紋簡樸,二樓外牆建有五個小陽臺,是建築物最大特色。鄧志昂樓於1995年9月15日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相片

相片

鄧志昂樓外部,外牆裝飾花紋簡樸平淡。

位於般咸道的牌樓,兩邊刻有述志的金漆對聯。

 

 

相片

相片

外牆的小陽臺,是鄧志昂樓的主要待色。

鄧志昂樓的無障礙通道完善,設有斜道及引路徑。


梅堂及儀禮堂相片
梅堂及儀禮堂原是香港大學的學生宿舍,與已拆卸的盧吉堂合稱「明原堂」(The Old Halls),是港大其中一所「舍堂」設施。盧吉堂於1913年建成,是首間直屬香港大學的學生宿舍,儀禮堂和梅堂於1914年及1915年相繼落成。1966年梅堂和儀禮堂遭到豪雨破壞,1969年維修完成後,三間宿舍合併為明原堂。1992年盧吉堂拆卸,只保留梅堂及儀禮堂。梅堂繼續作為學生宿舍,儀禮堂則用作「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通識教育及行政用途等。

梅堂及儀禮堂同是愛德華式建築風格,簡樸的三層高建築,整座是紅磚外牆白色簷蓬,加上黑色瓦頂,一排排白色闊大門窗,具有歐陸古典風情。儀禮堂前設有「月明泉」噴水池,是由李嘉誠先生為紀念夫人莊月明而捐款設立的;月明泉環境優美,是港大學生拍攝畢業紀念照時必到之處。

再介紹一點何謂「舍堂」,舍堂是香港大學為學生(尤其是本科生)提供共同生活的地方,亦是大學教育的一部份。「舍堂教育」的概念源自英國劍橋牛津等大學的「學院制」,透過學生自行組織活動、彼此學習,達致課堂和學術以外的「全人教育」。港大的舍堂主要是住宿性的,同時奉行「學生自治的原則」,學生於管理舍堂的過程中可學懂與人溝通,做人處世的知識。舍堂的活動多姿多采,包括各不同類型的運動項目與社交和課外活動,藉此培養宿生團體意識及貢獻的精神。

相片

相片

梅堂正面外觀,整座建築紅牆白簷蓬黑瓦頂,古典簡樸。

梅堂的背面,樓層上的走廊與欄杆,連系一間間的宿舍房間。

 

 

相片

相片

地面層的入口原來也是無障礙的,還設有引路徑。

梅堂內宿舍地面層走廊,與一般宿舍無異。

 

 

相片

相片

梅堂及儀禮堂均設有升降機,連接建築物各層。

儀禮堂的外觀,是愛德華式建築風格的簡樸整齊。

 

 

相片

相片

分隔梅堂與儀禮堂的石牆,少說也有近百年歷史。

儀禮堂前的月明泉,不是畢業生也可以來拍照。


馮平山樓相片
馮平山樓建於1932年,由富商馮平山捐款興建,作為香港大學的中文圖書館,名為馮平山圖書館。1962年圖書館遷往新落成的圖書館大樓,馮平山樓改為香港大學收藏中國文物的博物館,1964年馮平山樓整座成為香港大學博物館,名為馮平山博物館;至1996年,馮平山博物館與新落成的徐展堂樓低層的美術館合併,並定名為「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美術博物館是公眾博物館,免費入場。

馮平山樓在港大校園內像個踏實的學者。建築物外牆是麻石與紅磚建構,是典型的英式建築風格;不過進入樓內卻是中式古雅的木雕裝潢,可說是揉合中西文化交流的代表。馮平山樓是港大美術博物館最早搜集及庫藏中國文物的地方,始於1953年,現時收藏了超過一千八百項具有歷史價值的藝術品。這些藏品主要分為青銅器、陶瓷和書畫三類。馮平山樓外表平凡樸素,內裡藏著的可是大有文章,內涵可不少呀!

相片

相片

馮平山樓以麻石及紅磚建構,樓前的麻石牆與石梯是特色之一。

與徐展堂樓之間設有天橋相通,將兩樓的展館合而為一。

 

 

相片

相片

進入建築物是一道中式木門,室內的牌扁、對聯與大廳,是典型的中式宅第擺設。

室內的中式木門與木雕裝潢,估不到藏於一座西式建築物內。

 

 

相片

相片

古雅的木雕坐椅,使人有時光倒流之感。

建築物外的雕塑像,你說像甚麼?


校園漫步相片
香港大學除了古蹟及古典的建築物值得參觀外,尚有許多值得一遊的景點。港大出名最可愛的景點就是夏日荷花池了。荷花池位於校園內邵仁枚樓與邵逸夫樓前,與紐魯詩樓之間的露天部份。荷花池連花園面積不大,不過園內樹木成蔭、陽光柔和、景色優美,又是地處校園中心,是學生必經之道、又是休憩與舉辦活動的場所。荷花池曾是電影《玻璃之城》取景之處;此外園內座落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銅像。孫中山銅像以青銅鑄造,取孫中山先生坐像,造型設計以1923年孫中山先生訪問港大時的樣貌為藍本。銅像身邊的石上,刻有知名學者饒宗頤教授墨寶:「扶林嶷嶷,上庠奕奕,我之有知,根基是植」。據港大文獻記載,孫中山先生是香港大學前身香港西醫書院第一屆畢業生。87年前56歲的孫中山先生訪問港大,並向400多名師生發表演講,當年是港大的一件盛事。

除了荷花池之外,有時間不妨到黃克競樓走走看。黃克競樓是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機械工程系、工業及製造工程系的校舍。不過鄰近的徐朗星文娛中心則是港大學生會的大本營,有不少學生活動、舉例如論壇等會在黃克競的平台舉行。而由丹麥雕塑家高志活(SJens Galschiøt)製造的國殤之柱亦永久矗立在黃克競樓平台上,背靠香港大學學生會正門,供人憑吊。而鄰近黃克競樓另一邊是2000年建成的嘉道理生物科學大樓,位於大學本部大樓外。科學大樓建築新穎,與古蹟的本部大樓成一舊一新的對比,古往今來相映成趣。最後遊得累時,不妨到莊月明文娛中心歇一歇,中心內四樓設有「港大食坊」,備有各式美食供學生以至公眾人士購買享用,食坊設有露天茶座,就算不是用膳,都可以一杯紅茶在手,享受露天茶座的陽光與閒逸,打發半個下午。

相片

相片

荷花池連花園,面積不大但景色優美。

荷花池園內座落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銅像。

 

 

相片

相片

黃克競樓平台,遠處是國殤之柱,背景是嘉道理生物科學大樓。

漫遊平台時遇上的論壇活動,看看是誰在做嘉賓及講者。

 

 

相片

相片

平台有時擺有攤檔出售文儀電腦用品,價錢實惠,方便學生。

徐朗星文娛中心設有學生會餐廳,遊校園累了也可以在此歇歇腳。

 

 

相片

相片

除了學生會餐廳外,設在莊月明文娛中心的港大食坊也是遊覽校園歇腳的好去處。

莊月明文娛中心外的露天茶座,是休閒的好去處。


交通路線相片

交通工具

 交通說明

 
復康巴士般咸道的東閘入口
相片
巴士

城巴/新巴:
  東閘入口下車:3B、23、40、40M、103
  西閘入口下車:7、37A(循環線)、71(循環線)、91、970、970x

 
新巴/城巴「巴士路線表」:http://www.nwstbus.com.hk/home/default.aspx?intLangID=2
綠色專線小巴

港島區專線小巴路線:8、10A、10B、22、28、31、55

 
港島區專線小巴路線資訊:http://www.i-busnet.com/minibus/hkisland/

建議遊覽路線相片
輪椅人士遊覽香港大學,可先到般咸道,在東閘入口地面乘坐升降機上一層到馮平山樓,沿馮平山樓前平台行人路往徐展堂樓。取道徐展堂樓地面出口前無障礙通道,進入徐展堂樓,經過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乘坐樓內升降機到三樓,由三樓出口往港大太古橋,經過太古橋往梁球鋸樓。由梁球鋸樓LG2層進入,乘坐升降機到樓內地面層即可自由地往來港大校園各處。由梁球鋸樓出發,一路經過紐魯詩樓、中山廣場、大學圖書館大樓到大學本部大樓,再經過嘉道理生物科學大樓到達黃克競樓。另一路由梁球鋸樓往莊月明文娛中心,取道文娛中心二樓出口經過邵仁杖樓、邵逸夫樓、許愛周科學館、創新科技培育館,一樣可以到達黃克競樓;另外取道莊月明文娛中心的平台出口,可以到達明華綜合大樓、梅堂及儀禮堂。港大校園內基本上是四通八達的。

先介紹由梁球鋸樓往大學本部大樓的路線情況。由梁球鋸樓經過紐魯詩樓地面層的通道,到達中山廣場,廣場設有斜道連接圖書館大樓。圖書館是只供學生進入的,不過館外大樓地面設有1號升降機,乘升降機落圖書館大樓LG1層,LG1層設有行人天橋連接大學本部大樓的LG1層,行人天橋是一段斜道。到了本部大樓LG1層,乘升降機往二樓或一樓遊覽,看看大樓內的走廊與庭園,不過一樓往地面是梯級通道;而拍照最好的位置在本部大樓地面層及與孔慶熒樓之間行人路上。如要前往,一是由大學校園西閘入口進入校園,取道校園汽車路到達大學本部大樓外地面層,汽車路連接大樓外地面層前行人路是平坦的;另一路徑是由大學本部大樓一樓向西閘的出口出,經過大樓外的行人路及路緣末端的金屬斜板落汽車路,沿汽車斜路向下走,一樣到達大學本部大樓外地面層,再到大樓正面。不過這段斜路雖不長,但斜度很高,上落要小心,幸而校園汽車路內汽車不多,當作行人路也不錯。

由大學本部大樓一樓向西閘的出口出,經過大樓外的行人路及路緣末端的金屬斜板落汽車路,橫過往西閘入口的汽車斜路,是往嘉道理生物科學大樓地面的路線,到科學大樓乘4號升降機上大樓平台,取道行人天橋往黃克競樓升降機塔的地面層,再乘升降機往黃克競樓四樓的平台,拜訪學生會或憑吊;而上平台五樓是往創新科技培育館的通道,穿過科技培育館的走廊、經過許愛周科學館、邵逸夫樓、邵仁枚樓,可以到達莊月明文娛中心二樓入口,在文娛中心內的港大食坊歇歇腳,或往明華綜合大樓再到梅堂和儀禮堂均可。

若想走梁球鋸樓往莊月明文娛中心的路線,梁球鋸樓出口前是兩組斜道,連接往莊月明文娛中心地面層的走廊,進入莊月明文娛中心內升坐5號升降機,可以到達二樓往邵仁枚樓的出口、三樓障殘人士洗手間及四樓的港大食坊。若要往明華綜合大樓,則要在三或四樓換乘另一部貨運升降機上平台的出口。由文娛中心二樓出口前斜道出,經過邵仁枚樓、邵逸夫樓、許愛周科學館均是平坦的校園通道,穿過創新科技培育館走廊,走廊兩端設有斜道,到達黃克競樓升降機塔五樓,乘升降機落四樓便是黃克競樓平台,落地面是往嘉道理生物科學大樓平台的斜道行人天橋。而由文娛中心平台出口,取道明華綜合大樓地面的側門進入大樓,乘坐升降機上一樓,由正門斜道出便是往儀禮堂的斜道;上三樓經過室內走廊,就是往梅堂的出口。

相片

相片

相片

連接般咸道的東閘入口設有升降機,往來馮平山樓與徐展堂樓。

徐展堂樓地面入口的無障礙通道,經過馮平山樓連接東閘入口的升降機。

徐展堂樓內的升降機,是輪椅人士進入港大校園的必經通道。

 

 

 

相片

相片

相片

乘升降機到達3樓,離開徐展堂樓取道太古橋往梁球鋸樓,通道是無障礙的。

徐展堂樓旁是太古樓,正門旁設斜道進入,斜道旁是往來鄧志昂樓的平坦通道。

太古樓正門旁的斜道,斜道後是往鄧志昂樓的通道。

 

 

 

相片

相片

相片

徐展堂樓3樓出口連接太古橋,行人路與汽車路同一高低,設有引路徑。

由太古橋到梁球鋸樓LG2層入口,入口旁設有斜道輔助。

梁球鋸樓LG2層入口連接升降機,乘升降機到地面層是往來校園各處的通道。

 

 

 

相片

相片

相片

先由梁球鋸樓經過紐魯詩樓,可到達港大校園的中心部份,大學圖書館大樓。

紐魯詩樓旁的中山廣場設有斜道往來圖書館大樓,通道設有引路徑。

圖書館大樓設有1號升降機,乘升降往LG1層取道行人天橋可到大學本部大樓。

 

 

 

 相片

相片

相片

圖書館大樓LG1層設有行人天橋連接大學本部大樓LG1層。 

大樓1樓向西閘行人路緣末端設有斜板,輔助橫過汽車路往嘉道理生物科學大樓。

大樓1樓向西閘行人路落汽車路後,是往西閘入口的汽車斜路。

 

 

 

相片

相片

相片

沿汽車斜路或西閘入口的汽車路到大樓1樓外地面層,汽車路連接行人路是平坦的。

科學大樓地下4號升降機,是由西閘入口及本部大樓往科學大樓平台的通道。

科學大樓平台設有行人天橋往黃克競樓的升降機塔,天橋是斜道。

 

 

 

相片

相片

相片

黃克競樓的升降機塔,連接地面層、4及5樓,4樓是平台所在。

升降機塔4樓往來黃克競樓平台的通道設有斜道連接。

黃克競樓的平台,設有斜道及引路徑往來徐朗星文娛中心。

 

 

 

相片

相片

相片

升降機塔5樓連接創新科技培育館走廊往邵逸夫樓,設有斜道連接。

由創新科技培育館往莊月明文娛中心,經過邵仁枚樓及邵逸夫樓,通道平坦。

由邵仁枚樓前通道進入莊月明文娛中心2樓入口,前設有斜道連接。

 

 

 

相片

相片

相片

莊月明文娛中心設有兩部升降機,分別連接中心內各層。

文娛中心平台層的出口,往來明華綜合大樓、梅堂及儀禮堂。

明華綜合大樓地面的側門入口,進入後是升降機通道。

 

 

 

相片

相片

相片

綜合大樓設有升降機,連接大樓內各層。

大樓1樓的正門旁設有斜道,輔助進入大樓。

大樓1樓正門前設有斜道往來儀禮堂。

 

 

 

相片

相片

相片

大樓3樓出口是往梅堂的通道,設有斜道連接。

由莊月明文娛中心地面層往梁球鋸樓,通道是無障礙的。

文娛中心往梁球鋸樓的通道,梁球鋸樓前設有斜道進入大樓。


無障礙設施相片
港大校園內的無障礙設施是很多元化的。校園往來校舍及建築物均是無障礙的,建築物內多設有升降機,出口設有觸覺引路徑,連接校園內其他建築物,建築物與建築物之間總有通道相通,輪椅人士可以利用校舍內的升降機與校園建築物之間相連的通道,穿梭於校園各處。

不過這種方便多存在於新建成的校舍與校園建築物,古舊的設施就有點限制。大學本部大樓連接大學圖書館大樓,進出大樓是無障礙的;大樓內設有升降機及障殘人士洗手間,不過大樓一樓往地面層是梯級障礙,要出大樓外取道汽車斜路、或先由西閘入口進入校園才可到達。由校園汽車路連接本部大樓前行人路接駁位置是平坦的,行人路對面是孔慶熒樓,進入孔慶熒樓卻是有障礙的,需要聯絡校方安排;樓內亦無升降設施,所以遊覽孔慶熒樓也只是在樓外觀賞比較方便。至於鄧志昂樓,往來的通道是無障礙的,亦設有引路徑連接,鄧志昂樓正門前設有斜道,不過樓內是院校的辦公地方,沒開放參觀,所以也是在外觀賞。

至於梅堂及儀禮堂,由明華綜合大樓前往是無障礙的,亦設有引路徑連接,兩座古典建築物有趣的是均設有升降機這種現代設備,連接地面至樓上各層,升降機設於建築物外,使用方便。梅堂地面更設有障殘人士洗手間,可說有點意外。至於馮平山樓卻是障礙重重,正門前是梯級,連接徐展堂樓的行人天橋也是梯級。所以若想遊覽「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就只有徐展堂樓低層部份是比較方便的。徐展堂樓的美術博物館部份地面和一樓是梯級連接,不過可以取道博物館外樓內的升降樓往一樓參觀,二樓是辦公室,並不開放。至於位於校園中心地帶的荷花池連花園,就一定要由邵逸夫樓前的小徑落荷花池,或者由邵逸夫樓經過「中山階」梯級通道旁的斜道,到紐魯詩樓背後的花園入口進入,由紐魯詩樓前的中山廣場上荷花池是梯級通道,行不得。

至於校園內最方便的地方就是莊月明文娛中心及明華綜合大樓了。兩座大樓內均設有升降機往來各層,而且樓層內設有障殘人士洗手間,非常方便。莊月明文娛中心內設有食坊、超級市場及銀行,明華綜合大樓內設有停車場,均是暢通無阻的。所以若覺得港大校園太大,遊不了那麼多處,都可以待在莊月明文娛中心內,感受一點大學生課堂外自由活躍的一面。

此外,校園提供不少的障殘人士停車位,分散在校園內各處,已知的停車位分別位於梁球鋸樓LG2層出入口旁、紐魯詩樓地面層停車場、大學本部大樓與孔慶熒樓旁、黃克競樓的平台、厲樹雄科學館旁、明華綜合大樓停車場內,自駕汽車到校園參觀也是很方便的。

相片

相片

相片

 一進入校園區,徐展堂樓3樓出口設有引路徑,主要導引往鄧志昂樓。

梁球鋸樓導引往紐魯詩樓的引路徑,校園內許多建築物均設有引路徑。 

 紐魯詩樓地面層通道設有觸覺點字地圖,顯示整座建築物的通道。

 

 

 

相片

相片

相片

 紐魯詩樓地面層通道設有斜道,一條往正門,一條往中山廣場。

創新科技培育館走廊兩端均設有斜道,頂底兩端連接引路徑。 

 大學本部大樓2樓設有的障殘人士洗手間,是拉門設計。

 

 

 

相片

相片

相片

文娛中心3樓及4樓均設有障殘人士洗手間,以3樓的洗手間最衛生。 

 明華綜合大樓地面、1樓及3樓均設有障殘人士洗手間,非常方便。

梅堂地面設有障殘人士洗手間,不止是方便學生。 

 

 

 

相片

相片

相片

梁球鋸樓LG2層出入口旁的障殘人士停車位,校園內有多個同樣停車位分散各處。 

 厲樹雄科學館旁的障殘人士停車位,旁設斜道連接科學館。

鄰近黃克競樓平台設置的障殘人士停車位。 


無障礙評分級別:相片相片相片相片 ( 1為最差 ~ 5為最好 )



總括評語相片
香港大學是本地的最高學府,歷史悠久。校園四周雖然圍上石牆,不過校方表示從來沒有想過把公眾人士拒諸門外。港大校園不是私人地方,大學其實是非常自由開放的。而且自2004年開始,在旅遊發展局和古物古蹟辦事處支持下,港大成立「港大校園遊」,致力將校園打造成具有歷史文化的旅遊景點,在校園內四處溜躂已不是遙不可及的事。而且校園內的無障礙設施也較完善,校園內四通八達,休憩的地點也很舒適;所以有時間不妨到港大走一回,扮扮大學生也挺過癮呀!


本會無障礙調查網頁:
香港大學東閘入口升降機塔: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12673
香港大學本部大樓: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10793
香港大學孔慶熒樓: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12620
香港大學鄧志昂樓: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10882
香港大學徐展堂樓: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10877
香港大學梁球琚樓: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12624
香港大學大學圖書館(新翼):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12707
香港大學嘉道理生物科學大樓: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12623
香港大學馮平山樓: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12608
香港大學儀禮堂: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12683
香港大學梅堂: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12682
香港大學莊月明文娛中心: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12678
香港大學明華綜合大樓: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12676
香港大學黃克競樓: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11365


撰文:煮石山農(盧景堯)   

古往今來大學堂